2022年,東南亞互聯網初創圈經歷了一波“裁員潮”,來自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初創科技公司陸續傳出了裁員新聞或者公布了裁員計劃。據7點5度不完全統計,這波“裁員潮”從5月份開始尤其明顯,在新加坡和印尼逐漸蔓延。具體如下表:

-
從公司類型來看,這波裁員潮不僅影響了許多初創企業,還影響了上市大企業,比如Grab和GoTo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傳出裁員新聞的東南亞互聯網初創企業在近兩年還獲得過大筆的融資,比如新加坡咖啡連鎖品牌Flash Coffee在2021年4月曾宣布獲得1500萬美元A輪融資;印尼電商SaaS公司Sirclo在2021年5月獲4500萬美元融資;印尼雜貨電商Sayurbox在2022年3月獲得1.2億美元C輪融資;馬來西亞比價網站iPrice Group在2022年3月獲得500萬美元融資等。甚至,新加坡財富管理平臺StashAway在2022年6月傳出裁員消息后,在同年9月還獲得了1267萬美元的D+輪融資。
-
從行業來看,已經披露的裁員公司主要來自金融科技、在線教育和電商等熱門賽道。而這些行業在近年來也屬于快速擴張的階段,裁員在另一層面也透露出這些行業可能正在稍微“降溫”。
-
從裁員數量來看,裁員幅度大約從5%到30%,人數也從幾十人到上百人,主要是非核心部門人員的精簡。于是,不少公司給出的裁員理由是削減成本和提高效率。不過,從這個層面來講,裁員也并不是什么壞事,至少不會是因為公司經營不善而做出的決定,適當的精簡有利于公司把重心放到核心業務的運營上。
-
從裁員的主要原因來看,大多數初創企業表示是受當前宏觀經濟不穩定的影響。據淡馬錫、貝恩和谷歌在2022年發布的最新版本的東南亞互聯網經濟報告顯示,在全球宏觀經濟下行趨勢的背景下,東南亞經濟全面復蘇仍然面臨許多挑戰,比如利率上漲和高通貨膨脹等。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東南亞初創企業的裁員決策的確是受到了當下宏觀經濟不那么樂觀的影響。
當然,有裁員的不止上述披露的東南亞互聯網初創公司。在即將到來的2023,東南亞互聯網初創公司的裁員潮會結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