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行業的競爭日趨白熱化,今年亞馬遜賣家紛紛開啟轉型之路,而獨立站無疑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對于轉型期的賣家來說,最為頭疼的難題,就是流量與轉化。
畢竟獨立站不自帶流量,賣家們想要獲客出單,就必須從不同的渠道進行引流。如今,不論是 Google 還是 Facebook 等海外流量平臺,引流的難度和成本都在增大,加上平臺各項新政的約束,獨立站引流顯得愈發艱難。
不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亞馬遜原本緊閉的流量關口,近期似乎也在逐步開放,給了獨立站賣家不小的驚喜。
允許賣家引流獨立站!
獨立站的流量獲取,一直是壓在賣家們心上的一塊大石。
在解決獨立站賣家難題方面,亞馬遜跨出了世紀一步。近日,亞馬遜允許品牌可以通過亞馬遜的產品給獨立站引流,將消費者引導至自己的獨立站進行下單。
據悉,今年4 月,亞馬遜推出了“Buy with Prime”,而近日推出的新服務則是允許Prime 會員在亞馬遜以外的電子商務網站上購物并使用他們的亞馬遜賬戶結賬。具體來說,品牌賣家可以在亞馬遜的商店中創建“Buy with Prime”頁面,這有點類似于原來的品牌頁首頁的概念,并使用品牌推廣廣告為其吸引流量。在這個新頁面上,買家可以跳轉到該品牌的獨立站頁面并通過“Buy with Prime”購買產品。
圖片來源:亞馬遜
這也就是說,亞馬遜如今新增了一個類似于Facebook、Google等廣告服務商的角色,品牌賣家不僅可以選擇在亞馬遜賣貨,還能夠選擇在亞馬遜投廣告引流到站外,而這對品牌賣家來說,大有益處。目前,這一功能是邀請制,不是所有賣家馬上就可以去開通,需要提交信息等待審核,后續亞馬遜或許會全面放開。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這一功能能夠幫助品牌賣家從亞馬遜直接引流到獨立站,但是,買家想要完成購買形成轉化,卻要好幾步的繁瑣操作,賣家需要點擊廣告-預覽-跳轉品牌網站-完成購買。
不過即便如此,這已經算得上是亞馬遜的大跨步了。河東變河西用不了三十年,這幾年的亞馬遜政策也變化很快。一直處于封閉系統的亞馬遜,為何會對獨立站賣家開放引流呢?
亞馬遜為何這樣做?
野心昭然若揭!
重視私域流量池的打造,已經成為許多獨立站賣家的共識。
而在亞馬遜的整個生態架構中,幾乎一直在杜絕一切賣家通過亞馬遜構建私域流量池的可能。如今,允許獨立站賣家在亞馬遜平臺引流,到底藏著什么樣的貓膩呢?對此,亞馬遜首席產品經理在領英上寫道:
“我們認為,讓DTC賣家能夠接觸到亞馬遜的用戶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1.消費者可以在亞馬遜上找到新產品,并直接從他們喜歡的品牌購買,并享受免費、快速的會員送貨服務;2. DTC商家將有一個新的渠道來發展自己的品牌,并增加網站的銷量。”
“算盤打得我人在火星都聽到了”,對于亞馬遜產品經理的發言,有賣家表示并不買賬。綜合各方觀點,我們發現雖然亞馬遜產品經理的發言看似是為買家、品牌賣家著想,但是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出于助力自身發展的考量。
首先,近年來,亞馬遜深陷多國的反壟斷調查及罰款等訴訟糾紛,不堪其擾。
其次,如今獨立站的熱潮確實沖擊到了亞馬遜,Shopify、shein等獨立站建站系統或品牌的增勢已在亞馬遜之上。因為獨立站建站系統們都是用了開放生態的方式來聯合起來進攻亞馬遜,亞馬遜為了抵抗shopify等獨立站建站系統的擴張壓力,而選擇了這一步。
最后,亞馬遜通過與獨立站的用戶數據連通,達到反哺亞馬遜生態的目的。不論是亞馬遜還是亞馬遜之外,只要用戶通過Prime完成下單的動作,那么,對于亞馬遜來說不僅毫無損失,而且還能將獨立站用戶數據把控于手中。
不僅如此,如果品牌賣家需要從亞馬遜引流到獨立站,那么,勢必會進一步增強亞馬遜的廣告業務,這將會進一步擴張亞馬遜的商業版圖。當然,或許背后還有其他的原因,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盲目跟風不可取,
做獨立站如何從0到1?
今年以來,亞馬遜接連推出了各項新功能,似乎都很出人意料。
尤其是現在亞馬遜開放跟獨立站的對接,賣家可以引導客戶到獨立站,這對于亞馬遜來說,野心昭然若揭,利肯定要大于弊;對于利用獨立站打造私域流量的品牌賣家來說,如果完全開放的話,是一個絕對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