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跑去參加一場亞馬遜賣家的交流會,無涯匯想圈&Sunny互促會聯合舉辦的年度聚會。

我并沒有開始做亞馬遜,還是做東南亞電商。
過去參會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借鑒亞馬遜電商玩法;第二,協助亞馬遜賣家出海東南亞;第三,了解線下會議流程,見些老朋友。
東南亞電商是近些年才開始發展的,最早的跨境電商說法,應該追溯到從歐美開始的電商,對應的平臺是亞馬遜、Wish和Ebay等。所以歐美電商的玩法,要比目前的東南亞電商成熟得多。
電商運營的玩法,大多數時候都是相通的。我們都是在想如何獲得流量,以及更高效地達成轉化。歐美電商的賣家朋友們從業時間更久,那么不管在運營選品上、或供應鏈管理和團隊激勵上,他們一定會比我們更有經驗。
平臺和地區不同,但不妨礙這些知識上是相通的。將這些已經在成熟平臺上驗證過的方法,借鑒到東南亞電商里,便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亞馬遜賣家也開始在嘗試東南亞,多條渠道多條路。
現在的我還在參與一個東南亞電商平臺創業,那么我們所歡迎的已經不僅僅是從事Lazada和Shopee的賣家。從事過其他區域,其他平臺的賣家我們也一樣歡迎。
亞馬遜的賣家雖然按照上面的說法,在跨境電商運營這件事上要更有經驗,但當他們剛開始轉向東南亞電商的時候也需要一些引導和協助。就像他們做亞馬遜時會關注無涯和Sunny一樣,我想我也可以起到這個作用。
賣家線下大會是如何舉辦的,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疫情),主辦方會如何面對?怎么樣不讓分享淪為一個個廣告位?怎么樣讓參會的賣家更有參與感?怎么樣選擇場合、時間和位置?現場應該如何布置?主辦方怎么組織志愿者,通過線上云協助?
未來新的一年,我也需要開始組織線下大會。它們可能是平臺招商分享會、運營交流會、東南亞本土電商交流會或東南亞電商賣家年度大會。所以我需要提前了解舉辦線下會議的知識點。
另外就是見見Sunny,Kerrey和無涯等朋友。我們除了一樣是跨境電商從業者,另外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是公眾號運營者。
認識Sunny的時間算是比較長了,最初開始寫這個公眾號就是受她啟發的,她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Kerrey應該是19年認識,也是老鄉,看著他從最初面對東南亞電商的迷茫,到重新在亞馬遜創業的道路上,慢慢變好。和無涯是不久前才在微信互加好友,今天只是第一次面基。
他們如何保持在電商運營的同時,又做知識分享?自媒體與他們的主業如何相輔相成?持續分享的動力來自哪里?這些是我好奇的。
今天只是簡單地和他們見下面打聲招呼,因為現場人多,沒有細聊。未來再找時間和他們深入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