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2年不到兩天,旺季也將過去,許多賣家都提前進入了,平臺發展,對于每個賣家來說都是切身利益,不過,想要進一步了解,需要洞悉Wish歷史發展,以下將給賣家們講述關于Wish三件事:
01
Wish最初是一個推薦引擎
Szulczewski是Alphabet旗下谷歌的前工程師,于2010年創立了ContextLogic。它最初開發了一個推薦引擎,可以根據用戶的瀏覽習慣預測他們的興趣,然后將他們與產品或廣告相匹配。
2011年,Facebook試圖以2000萬美元收購ContextLogic,將其推薦引擎整合到廣告和新聞feed中。Szulczewski拒絕了Facebook的提議,然后推出了Wish,作為一個讓人們為他們想從外部網站購買的產品制定Wish清單的地方。
通過使用推薦引擎分析這些數據,Wish可以找出用戶更有可能購買的其他產品。這一技術基礎使Wish能夠推出自己的第三方市場。
02
京東是Wish最早的投資者之一
2015年,京東電商向Wish投資了約5000萬美元,參與了5億美元的融資。這只占Wish當時35億美元估值的1.4%,但據報道,這是京東對美國電子商務初創企業的首筆投資。
京東投資Wish可能是為了擴大其在跨境零售市場上對抗阿里巴巴的護城河。早在2010年,阿里巴巴就推出了全球,讓中國商家能夠向海外客戶銷售產品。2019年,阿里巴巴也從網易手中收購了另一個跨境市場。
據報道,還不知道京東是否仍持有Wish的股份,在發展之下,Wish和之間有著相似之處,兩個平臺都依賴于中國商家;都以低于區域競爭對手的價格銷售產品;平臺上銷售的產品到達終端消費者手中需要很長時間。
03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都曾試圖收購Wish
2015年和2016年,亞馬遜和阿里巴巴都向Wish發出了收購要約。據報道,亞馬遜出價100億美元收購Wish,幾乎是其當時私人估值的三倍。
最初,Wish拒絕了這些收購要約,是正確之舉,因為Wish上市時的市值為170億美元。
據悉,亞馬遜、阿里巴巴和其他電子商務巨頭可能仍有興趣收購Wish的平臺、技術和用戶,不過,根據市場發展規則,處于不利的時候才有可能會進行收購。
對于2022年,賣家們也應該提前布局,盡早了解Wish平臺的發展趨勢,才能搶占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