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由于成本增長等原因,亞馬遜已經開始放緩業務擴張,削減了部分美國的零售業務,公司整體處于戰略收縮狀態,這其中與亞馬遜的大本營歐美市場有著脫不開的關系。
另外,亞馬遜今年平臺的流量和銷量也不太樂觀。在亞馬遜上,許多美國站的賣家在今年出單量都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部分品類甚至只剩高峰期的十分之一。
在歐洲站,由于美國經濟與歐洲一直緊密關聯,根據英國零售商協會的數據,英國5月份零售額同比下降1.1%,是自2021年以來出現的最大降幅。
2022年,俄烏沖突加劇對外貿易的經營壓力、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全球通脹水平不斷上升,匯率風險加劇,再加上國內疫情反復,防疫管控政策嚴格……導致整個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愈加不容樂觀。
賣家訂單下滑,工廠最先知
隨著亞馬遜Prime Day的臨近,許多賣家本來指望這一波流量能盤活起下半年的生意。無奈的是,從賣家們的普遍反饋看來,訂單量真是降到冰點。
賣家的訂單情況在工廠端有最直接的體現。據一位微博網友@風中的廠長 表示,他們工廠最大的亞馬遜賣家客戶今年4-6月份的訂單量是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這個下滑幅度堪比過山車,一下滑到了谷底。
來源丨微博網友@風中的廠長
無獨有偶,一位資深外貿人也無奈道:“今年外貿生意明顯淡了。昨天還聽一個做數控機床,還有一個做不銹鋼扶手的朋友說,今年生意難談,訂單量在下降,客單額也在下降。”
前兩年,國內疫情控制帶來的生產優勢,讓跨境電商行業一路高歌猛進。時過境遷,海外復工復產,海外工廠拉平了與國內工廠的差距,開始大批接單、搶單。許多工廠反饋訂單量回落,特別是今年以來,越南的外貿表現引起多方關注,也令國內無數外貿工廠產生擔憂。
賣家銷售額萎縮、電商市場增長停滯,今年的外貿工廠似乎比前兩年疫情暴發之際更加難做。
為降低成本,工廠強制停工停產
在訂單數量銳減、利潤嚴重下跌、疫情外溢的壓力下,停工停產成為了工廠最直接降低成本的策略之一。
近日,東莞有兩家專為跨境賣家供貨的工廠相繼發布了停工停產的放假通知,稱由于疫情、國際沖突等因素對全球經濟貿易完成了劇烈的沖擊,因此全體員工無薪放假近5個月。
東莞某兩家工廠停工停產通知
來源丨網絡
據《證券日報》消息,以外貿為主的工廠當下都面臨訂單下滑、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增加等問題,因此,停工停產的工廠并非個例。
一位外貿企業經理透露,外貿工廠強制休假的根源是訂單萎縮與產能維持的沖突,當訂單量下滑到一定程度,工廠只能縮減非必要崗位的支出。據他了解,在2020年疫情初期,國內疫情高發時期,就有不少外貿工廠采取全員強制休假或者“做一休一”的措施,降低虧損,先保證企業生存。
另外,庫存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有一些客戶,干脆直接不要了,導致我們生產好的貨物全部積壓在倉庫。”據一位廠長表示,自己所在的工廠,目前已經積壓了很多庫存,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掉,換成現金流,工廠將會有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到時候別說買原材料接單了,甚至連發工資都成問題。
某廠長表示庫存積壓嚴重
來源丨抖音
疫情導致的停工停產、物流受阻、上游原材料漲價、上游原材料供給不足、消費需求下降、產業鏈外移等一系列因素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外貿工廠被迫“躺平”,開始停工停產,還有的工廠因為缺口過大,干脆直接宣布倒閉。
相較于倒閉,停產確實是權宜之計,如上述提到的兩家東莞工廠,選擇以停工停產的形式讓自己“躺平”,既可以規避掉強行生產帶來的成本壓力,也可以減少高昂的工資支出,幾個月后,訂單回暖,或許還可以東山再起。
今年不好做,不代表明年不好做
6月9日,海關總署公布了5月外貿數據,以美元計價,5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5377.4億美元,同比增長11.1%,4月為2.1%;其中,出口3082.5億美元,同比增長16.9%。
各方數據表明,中國的外貿行業依然處于一片繁榮的階段。
據悉,今年歐美市場主要以清倉甩貨為主,但是東南亞市場仍保持較快增長。
相較于歐美的動蕩起伏,東南亞的電商環境在去年以來一直穩步增長,、等平臺在當地大放異彩,兩家平臺占據了東南亞一半以上的電商市場。
一位外貿老板表示,今年,傳統亞馬遜的生活用品類貿易型訂單下降,但綠色出行方面的產品增長快,如電動自行車、電池等,而且利潤比較高。
在他看來,今年不好做,不代表明年不好做。
全行業下行之時,并不意味著機會全無。
近兩年,國內也出臺了多項鼓勵外貿的對內政策,包括成立新跨境電商試驗區、減稅及豁免增值稅以及在若干海關簡化跨境電商貨品的清關流程,支持跨境電商的發展。
想要了解跨境電商行業近5年最全政策解讀,點擊下方藍字閱讀:
當下,不管是外貿工廠還是跨境賣家都面臨著艱難的處境,但是越是艱難的時刻,我們越要保持冷靜,如果仍想留在牌桌上,我們仍需積極尋找自救方法。
(原創:跨境知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