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Mike外貿說的第 884 篇原創
有的人做了三五年外貿,一年卻只能賺到十萬八萬,有的人剛做外貿一年,就賺到十幾萬甚至幾十萬,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差異化結果?
為什么同樣做外貿,有的人還沒開始就結束了,有的人累死累活做不好,有的人輕輕松松爆單賺大錢?
這背后的邏輯絕不是運氣,而是認知與能力,認知決定了你是否開始、如何開始、如何進行,而能力決定了結果。
缺乏認知就會選錯方向,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持續輸出時間成本與各種認知成本。缺乏能力就會越努力越窘迫,做的都是無用功,又如何會成功呢?
01
很多人想做外貿,卻又瞻前顧后,生怕自己前腳剛踏入外貿行業,后腳就后悔了。
其實這樣的心態 Mike 非常理解。
我知道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性格,做事瞻前顧后,卻把這種純粹意義上的糾結當成是做事嚴謹。
的確,做事情要嚴謹,要考慮多方因素,不能啥也不想就去做,不能不計后果就盲目開局;
但這和瞻前顧后的性格完全是兩碼事,前者是思考利弊、權衡利弊,然后帶著各種可行性解決方案去嘗試突破;
而后者則將大部分、甚至全部精力著眼于障礙、阻力,缺乏利弊權衡,更沒有思考如何解決阻礙自己行動的問題,因此不敢入局。但凡有了開局的想法,腦子里立刻就蹦出一個理由將自己實力勸退,這樣的人是很難有所突破的。
就拿創業這件事來講,創業致富就像是一本書,看看封面金光閃閃,人人垂涎三尺,再看看序言,引人入勝,個個迫不及待,可等拿到手,凈手焚香去讀,也許大多數人都讀不下去了,因為過程有些艱難,大多數人只想要結果,不想要過程,所以成功致富的永遠在少數。
歸根結底,這些人是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更沒想著去提高能力,而是在尋求一種以當下能力水平就能成功的“捷徑”。
有自知之明難能可貴,但遇事就逃的性子恐怕這輩子做什么都很難成事。
你要明白,我們想要成功,不能總是渴望做一些簡單的事情,隨隨便便就成功了,越是那些看起來無比艱難,大多數人望而卻步的事情,我們去做,往往越容易成功。因為認知與能力這兩座大山會幫你刷下去大多數競爭者。
是成為被刷下去的人,還是成為最后的王者,全在你的一念之間。
02
就拿 Mike 的一位學員舉例,一個家庭主婦,需要多大的勇氣加入外貿行業,再次從零開始(35歲,曾做跟單,斷檔5年,現做外貿業務,訂單不斷→)?
我相信很多人會望而卻步。
盡管大多數人在面對“要不要做一件事”時聊的最多的、強調最多的,就是勇氣,但其實勇氣只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你想要什么。
當你明確了你想要的目標,你一定會開始,如果沒有,但說明這個目標對你的吸引力還不足夠強大。很多人從零開始,在短時間內斬獲頗豐,除了后期的學習讓自己的認知、能力提高外,更重要的是,他們選擇了開始,選擇了相信自己。
很多人沒有開始的原因是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勝任這份工作,但他們只是擺爛思考,基于當下自身條件思考問題,卻沒想過“為何不去學習提高自己的認知與能力,干掉短板”。
或成或敗,一念之間。難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設立的重重思想障礙,或在發現重重障礙后選擇逃避,不去破局。
當然,相信自己也不是盲目相信,而是要想盡辦法提升自己,讓自身能力符合目標條件,否則這樣的自信就變成了盲目自信。
因為開始靠的是勇氣,成功靠的卻是認知與能力,空有前者,沒有后者,注定以失敗告終。
這也是為什么你發現身邊有很多極度努力的人,每天熬夜加班到凌晨兩三點,還是做不好外貿(我,外貿業務員,30歲,工作5年,每天熬夜至凌晨2點,沒啥業績?)。
因為這類人都缺乏深度思考,只是單純地認為,“我只要足夠勤奮,足夠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但勤奮、努力的人多了去了,憑什么讓你成功?
很多人瘋狂擺爛、比爛(“比爛”,比“擺爛”更要命),渴望以當下認知與能力匱乏的狀態獲取成功,就更加艱難了。
03
很多人喜歡問,
“我以前是做財會的,能做外貿嗎?”
“我今年都35歲了,還能做外貿嗎?”
其實和上文講的道理一樣,你能不能做外貿,能不能把外貿做好,同你以前是做什么的,多大年紀,沒有任何關系。
我有很多徒弟來自各行各業,有些學員的年齡甚至超過了 35 歲,但他們經過學習、實踐,做的很好,因為決定你能否做好外貿的不是履歷和年紀,而是你當下的認知與能力。
不要只是持續抱怨、擔憂當下自身能力匱乏,不足以將這件事做好;要思考如何去提高自己,力爭破局。除非你不想做或不想做好,否則學習是你改變現狀的唯一方法。
你若不想做,會找一個或無數個借口,你若想做,會找一個或無數個辦法。不是唯心論,而是行動很重要,空有想法,沒有行動,一切都是夢幻泡影。
想要成功首先要提高自身認知,找到核心問題,找對努力方向,然后不斷提高實現目標所需技能,才有可能達成目標。
有時候,選擇大于努力,方向不對,努力全廢,方法不對,做再多也只是重復無用功罷了,又怎會成功呢?
提升認知,比盲目開干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