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之前直播的時候,反復強調過的一個觀點,亞馬遜平臺工廠類型的賣家,做大做強的是非常少的。所以縱觀整個亞馬遜平臺的賣家的情況,老陳是認為工廠型的賣家反而在亞馬遜這個平臺是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就,是比較難的。那么這個是為什么呢?
首先,咱們來盤點一下,咱們工廠型的賣家到底有什么優勢?工廠型賣家的優勢,就是它擁有這個產品的貨源,因為自己是工廠,所以產品他自己可以生產,能夠把控產品的質量、產品的開發方向、開發類型。但是在咱們做跨境電商,特別是在做亞馬遜平臺的時候,這一點它真的就是一個不可逆的,或者說是足以影響咱們運營成敗的一個核心的競爭點所在嗎?
其實并不是的,因為對于咱們工廠型的賣家來說,大部分已能做的產品,我們通過尋找工廠,工廠合作,咱們一樣能夠把這樣的產品生產出來,無非就是自己如果是工廠型的賣家的話,可能你的產品的成本,也就是說你產品的進貨價可能會比我們這種純貿易的第三方的這種賣家,成本會低一點。那么同樣一個產品,比如說他這個成本我們的拿貨價格是12塊,你的成本可能是10塊,這樣的兩塊錢的價格差,在我們做跨境電商,特別是做亞馬遜這樣的平臺的時候,這兩塊錢它真的能夠影響我們運營的成敗嗎?
其實是要畫很大一個問號的。因為兩塊錢的價格對我們運營來說,其實影響是并不大的。但是工廠卻因為局限于自己生產的產品,把目光鎖定在自己所生產的產品,所以說以這樣的工廠思維和工廠邏輯去操作店鋪,反而是很難取得成功的。因為在亞馬遜上并不是并不是說你價格夠低,你就能夠保持你這個產品的競爭力,你就能夠獲得足夠大的流量,所以說這一方面對于咱們 工廠型賣家來說,其實算不上太大的一個優勢。
那么只有一種情況下,可能會造成一種不可逆的一種優勢,那是什么情況?就是這個產品只有你能做,也就是說像我這樣的貿易類型的賣家,如果不在你那拿貨,我可能都沒有辦法找到這樣的貨源。那么這種情況下,乙的這種產品的優勢它就非常明顯了,是足以影響咱們在運營過程當中的成和敗。那么如果你有這樣的產品,你是作為工廠的話,你想要取得成功就比較容易了。但是如果你的產品不是具備這么明顯的優勢的話,只是在價格上有一定優勢的話,那么作為工廠型的賣家,可能你這個算不上太明顯的一個優勢。
那么工廠型的賣家,當你長期從事某一個行業的時候,你一定在某一個行業里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和發言權。如果說這個時候讓你去從事新的行業,其實哪怕你在原來的行業里取得了成就再大,對于新行業來說你都是一個新手,所以說工廠型賣家他可能工廠開的很大,但是你要讓他重新來運營亞馬遜的店鋪,重新來做跨境電商,實際上他還是一個純新手。所以說工廠型的賣家習慣性的就會想到兩種出路,一種出路是什么?就是代運營。那么代運營這一條路到底靠不靠譜呢?其實老陳覺得沒有必要去給大家去分析為什么代運營這一條路走不通,為什么他那么坑爹,為什么
代運營做不成功?其實老陳覺得沒有必要去給大家分析這些,你只需要想一個問題,國內電商發展這么多年,代運營也是很早之前就出現了一種運營的模式。那么這么多年過去了,你有聽說過咱們國內哪一家電商企業曾經是靠代運營做起來的嗎?如果你聽到并且有很多,那么就認為代運營這條路它是可以走通的。但是國內電商發展到現在,很難聽到哪一家公司是通過代運營這種方式把公司發展起來,并且成長起來成為一個電商大企業的,那么這就證明代運營這條路它是走不通的,
所以你也就不要再去浪費錢和精力去尋找代運營這條路。那么除了代運營這條路,還有一條路是廠家會找懂跨境電商運營的賣家進行合作,比如說像老陳,因為在各個平臺上發布了這么多短視頻,所以說有非常多的粉絲,他們本身自己就是工廠,然后來找老陳合作,能不能他作為工廠給我提供產品,然后我作為運營方去運作咱們聯合經營,運作店鋪去獲得成功。
那么這條路老陳是輕易不敢碰,老陳曾經是吃過這樣的虧,跟工廠之間進行合作,吃虧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種是可能老陳自己太天真對吧?在合同上在咱們合作的協議上就寫的不夠嚴謹清晰,所以說我自己吃虧怪我自己。那么除了這個之外,老陳現在也比較排斥這一點,因為在溝通的時候,就是咱們這種聯合經營,肯定相互之間要進行溝通,對吧?但是在溝通的時候問題非常多,因為工廠他習慣性地是站在工廠生產產品這個角度去分析問題和看待問題。
那么老陳作為運營,我是習慣性的站在運營推廣,站在店鋪的成長和發展這個角度來去分析看待問題,所以我們之間實際上有非常大的矛盾。協調這是老陳認為不太容易協調的一個問題,所以我自己沒想明白怎么去協調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對于我來說聯合經營這條路很難走通。那么既然代運營也無法走通,聯合運營這條路在我看來,至少讓我做的話也是很難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