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海外倉勢頭迅猛
據調研,65%的賣家在使用第三方海外倉,巨大的市場需求驅動,讓海外倉發展快馬加鞭。同時,萬邑通等海外倉巨頭不斷擴倉,萬達物流、華運物流等貿易物流大佬轉型,順豐(東歐倉/中歐倉)等國內快遞巨頭進軍海外、中小倉庫之間抱團發展以及公共海外倉的發展等因素,讓海外倉的平均單倉面積從2016年的2343平米,大幅增長到2017年的5549平米。(數據采自服務商)
從這210個調研倉庫的分布可以看到海外倉的競爭格局,以及電商市場份額大小。值得注意的是新興市場的海外倉發展,包括西班牙、日本、中東、南美等區域,海外倉服務也在不斷完善。
第三方海外倉急需強化內功
在很多海外倉服務商眼里,自身的頭程清關、庫存管理等是其優勢。
但在賣家看來,做的還遠遠不足,25%以上的賣家還在承受著錯發、漏發、庫存不準的壓力;頭程這塊,服務商也未優化好,時效慢、不穩定,是頭程,尤其海運頭程的頑疾,導致賣家默默承受著*率被大幅拉長,甚至影響銷售計劃。另外,缺乏國內的順暢操作配合以及合理的入庫流程,導致入庫上架慢,耽誤銷售和發貨。
另外,被賣家投訴最高的是服務商的客服響應速度和專業知識。
客服是與客戶共贏的關鍵,只有通過良好的服務幫客戶解決問題,做好業務,企業才能穩健的增長。在激烈競爭的2017年,加大對客服專業知識和客服溝通能力的培訓,提升客服響應速度,已經刻不容緩。
第三方海外倉需關注個性化服務
除了基礎的物流需求,賣家對海外倉還有很多個性化需求,這些隨著業務發展而衍生出來的痛點,也許是服務商的更大增長點。
但目前很少海外倉能夠做好這些,如:
退換貨方面,如何制定一套產品質檢、加工處理、上架銷售等的服務標準是一個難點;
本土售后方面,如何物色專業人才,如何為產品進行專業維修是個難點;
本土客服方面,如何為不同的賣家輸送有專業素養、懂產品、能在賣家和消費者之間都能順暢溝通的客服人才也是一個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