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購物季近在眼前,供應鏈危機卻更加嚴重了。美國似乎什么都快用完了,從家居用品和電子產品到汽車、食品、日常用品,許多商品都出現了創紀錄的短缺。
缺貨情況的出現讓消費者對假日期間貨架是否會空空如也產生擔憂,而對庫存短缺的擔憂促使一些零售商開始恐慌性搶購,過度訂購商品,這一發展也將給本已緊張的供應鏈帶來更多的壓力。
零售商們正在與全球供應鏈網絡的一場危機作斗爭,這場危機是由勞動力短缺、商品需求激增等因素造成的。供應鏈技術公司Quincus的首席執行官表示,許多零售商已經開始從多個制造商而不是一個供應商訂購產品,以求將假日季缺貨的風險降到最低,防止無貨可賣的情況產生。
零售商和制造商正努力趕在假日購物季之前,將產品從工廠或集裝箱中運出,或運到船上和港口。而這也給物流供應商帶來了額外的壓力,并導致進一步的延誤,反而影響到了賣家的補貨。
為了解決港口堵塞的問題,白宮在前幾天官宣開啟“007模式”——每周7天,每天24小時處理船舶,以幫助緩解大量積壓。然而現實是,這一政策的推出并沒能帶來好轉。
本周一,洛杉磯和長灘港口有100艘船只漂浮在海岸外等待停靠和卸貨,創下了新的記錄。等待的100艘船中,有97艘船是集裝箱船,這些船中裝載的貨物很有可能會錯過假日購物季。
南加州海事交易所的數據顯示,本周二在洛杉磯和長灘港外等待靠泊的船舶,包括集裝箱船、普通貨船和其他裝載集裝箱的船舶,總容量達512843TEU,這表示目前洛杉磯和長灘港外被困在船上的貨物總價值約為225億美元!對于指望假日季增加銷售的賣家來說該有多著急。
物流時效嚴重受阻,包裹大面積延誤,跨境電商賣家顯得非常被動!對于跨境賣家來說,今年經歷了封號潮、亞馬遜庫容降低、價格戰等等一系列困難,假日季銷售是扭轉頹勢的好機會,即使困難重重,也得迎難而上。成本上升,賣家該如何拯救旺季銷售?
關于這一點,剛剛落幕的廣交會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廣交會釋放出了許多利好的信息。
在第130屆廣交會上,首次引入了第三方海外倉服務。海運、海外倉成為了會上熱議的話題之一。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意識到了海外倉的重要性,并對海外倉的前景充滿信心。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目前中國海外倉數量已經超過1900個,總面積超過1350萬平方米,業務范圍輻射全球,其中北美、歐洲、亞洲等地區海外倉數量占比近90%。
海外倉為當前疫情形勢下擴大進出口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中國產品出海的橋梁;大力肯定了海外倉的作用,并表示海外倉能維護中國出海產品的質量和信譽。
在海運成本上漲、港口擁堵的情況下,節省物流成本、保證送貨時效是當下跨境賣家們的主要需求。海外倉是跨境電商的重要支撐,也是應對供應鏈緊張的好方法。在海運空間匱乏的情況下,海外倉貨物批量運輸,能夠降低運輸成本、加快物流時效。使用海外倉,旺季補貨時效快,還能幫助賣家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