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被問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為什么我上了幾百個產品都沒有出單?”
“為什么雙十一、雙十二我都沒有出單?”
今年的雙十二真的不行了嗎?

孵化期內的我們運營的新店——24.2%的轉化。

同樣是我們代運營的新店
同樣是讓商家忙到吐槽的數據。
Greater
Snow
那為什么有人忙到要吐槽,有人卻又只能當個無所事事的觀眾呢?
?10個賣家進入蝦皮,可能有9個都是被一句話忽悠進來的
“做蝦皮0門檻,運營簡單,上款就出單”
?我們理性點問一句:世界上還有多少個這樣的平臺,這樣的市場,
而且是一直都能持續這樣的狀態?
這個本來就不符合人性,不符合商業邏輯。
對做線下實業,傳統生意的來,地區域性的競爭,是我們的戰場。
但對于做平臺我們來說卻是全球的線上競爭,全平臺的競爭,你的產品可能跟幾千,甚至幾萬個產品的競爭,
?請問,你有沒有想過,顧客為什么要買你的產品?
請問,你有沒有想過,平臺為什么要給你流量?
運營就是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如果連這兩個問題都沒有想好,你永遠也做不好運營。
?所以這個文章,我們就來解析這些問題,
為什么你上款沒有流量,不能出單。
?要產品出單,我們得先解決,客戶能買到他所需要的好的產品
?那作為賣家,又如何找到好的產品,或者市場需要的產品?
01
前臺選品?
前提條件:如果你對某一類得產品特別熟悉
可以直接通過前臺選品
我本來在國內就是做服飾類目
所以對服裝類目特別敏感
這里也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來結合選品
結合工具,如圖。

(紅色是臺幣,藍色是人民幣)
這個品牌的衣服,我也有國內的代理價格,算過賬這個產品是有利潤的,
每件的利潤大概在5元左右,這個時候我們只需直觀地去判斷,有沒有必要去跟他競爭。
所以對一個品類熟悉之后,借助工具的輔助,就能一眼判斷出利潤大概多少。
因為他已經到達了臺灣t恤的第一名,如果我需要超越他,運營費用大概是3萬左右,也就是我拿到這個位置之后,需要在2個月的時間才能回本。
同時已經準備進入冬季,短袖進入淡季,那我有沒有必要去搶這個位置?顯而易見,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投入產出比不好。

這個產品420磅,售價是43元左右,
國內生產成本大概在18元左右,所以這個毛利還是OK的。
那就可以直接做這個產品。
02
?數據選品?
前臺選品是比較容易捕捉到,但是需要對供應鏈一定的熟悉。
其他買家應該怎么選擇呢?
新手賣家特別適合這個方法,比較簡單。
在這里,我們同樣借助第三方軟件,就地抓取最新增量最快的產品,然后按照要求排列。

最后根據利潤及增長速度進行選擇。
03
? ?發現市場競爭產品
研究市場,統計出同類型的產品
以前我們需要一個一個主圖下載,文案下載,手動統計月銷,7天增長


這樣每天運營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做個精細化運營的動作,
由于店鋪比較多,花的時間太長了,所以我們就直接做了一個軟件,大家可以看下圖


從相似商品點進來,就會出現50個同類型產品。
以及可以導出競品的主圖,標題,關鍵詞
1分鐘做了1天的工作量。
04
? ?競品的運營方式?
戰場上有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商場如戰場,在整個類目TOP5里面,一般都會穩定某幾個商家在神仙打架。
所以你需要對你的競爭對手了如指掌,
我們做到最極致的時候,就是一看主圖,就知道這個鏈接是出自哪個老板之手,然后他的運營方式是怎么樣,是怎么樣的運營邏輯。
蝦皮沒有競品的后臺數據,沒有競品的數據。
所以我們也只能自己依靠第三個方來抓取數據流量。

三個方面抓取流量。
增長速度:
這個產品在市場的競爭程度,我們需要跟賣的時候,一定看這個產品增量如何,增長率比較快是可以考慮嘗試的。反之,增長率是負數,無論基礎銷量有多少,都不需考慮。這個產品已經是在衰退期,或者已經被市場淘汰。
轉化率:
這個是一個參考值,數據不能保證100%準確,但是我們對比過10-20%的誤差值,因為是計算到貨產品,而我們后臺看到的是實際30天數據。所以數據會有所延遲。但是非常值得參考,這個數據會節省我們巨大的測款推廣費用。

看對手廣告投放量:

整個蝦皮的賣家不超過5%使用廣告推廣,所以導致蝦皮的廣告部分一直都不是整個技術團隊優化的重心。很多基礎的功能都未修正, 例如很簡單的分時出價,就是分時段調整價格,
更直觀一點就是例如我要關掉凌晨的廣告,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為什么我要說明這個缺點呢?
對于成型的賣家,廣告是不可獲缺的流量渠道,現階段越是不完善,我們可以獲取流量的成本就越低,越少人競爭,我們就越可以低成本買到流量。
所以,廣告后臺就是不能分析到競爭對手,那么我們如何判斷競品的廣告投放量?
現今的方法只能是通過對其的關鍵曝光量抓取,意思就是越多關鍵詞爆光,投放量越大。
在我們與其競賽的時候,就需要考慮敵方的操盤手會否用廣告的壓制打法。
總結下來:
賣家選品的時候不懂市場,不知道運費藏價邏輯
最后選擇出來信心滿滿的選出一堆沒有經過市場驗證的品。
——市場不需要,客戶并不喜歡,自然也就沒有流量。
恰好選出好品后,又無法用適當的運營手段去反超競品,甚至因為缺乏數據分析,被競品吃了自己的流量也全然不知。
——流量自然下降
要知道這些都不是特例,而是一個普遍的狀況
希望看完文章的朋友們能夠了解清楚數據選品、數據運營的邏輯,真真正正做到合理選品,數據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