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零售商想要踏足跨境電商,卻懼于損失而止步?因為害怕失敗而拒絕一切機會,不如學會有的放矢規避風險。雖然以下數據基于美國零售商,但他們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同樣適用于全球所有賣家。
?
美國小型跨境電商比例低
?
2018年,美國電商零售增長略有放緩,國內在線零售額達5170億美元,其中有40%流向了亞馬遜。美國小型電商零售商如何競爭和發展業務?一種選擇是除了自己的在線商店,在亞馬遜和其他市場銷售他們的產品;另一個選擇是跨境電商,總是被美國在線零售商忽略。
?
目前,只有36%的美國電商跨國界銷售,但跨國界銷售是個不錯的機會。即使現在跨境銷售率很低,美國仍然是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網購目的地。根據相關數據,未來幾年的跨境增長率范圍為美國的10%到歐洲的30%。在全球范圍內,B2C跨境電商市場預計到明年將達到1萬億美元。
?
全世界的網上購物者都想從美國零售商那里買東西,但許多美國零售商自動拒絕了國外的訂單。美國在跨境購物者中很受歡迎,潛力很大,那么是什么阻礙了電商賣家的發展呢?他們擔心遭遇欺詐。
?
一項對2018年第二季度電子商務數據的研究發現,跨境訂單中的設備欺詐和身份欺詐的可能性分別比國內訂單高15%和22%。然而,由于擔心欺詐,美國商家拒絕跨境訂單的頻率比國內訂單高出69%。在某些情況下,商家會直接自動拒絕特定國家的所有訂單,因為害怕這些國家風險太大。
?
顯然,許多商家應對跨境欺詐風險的方式還有改進的余地。根據有關數據,美國國內的線上交易欺詐率遠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美國的電商不太可能根據這些信息就停止在國內銷售,因為國內的賣家為了銷量,不排斥去管控這些風險。
如何規避風險
?
全球范圍內的賣家,可能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要想自信地向其他市場銷售,關鍵是了解風險和潛在回報,制定欺詐檢測計劃。這個計劃不包括通過自動拒絕訂單。畢竟,如果一家店鋪因拒絕好客戶而出了名,那么很難在任何新市場盈利。如果訂單被誤拒,許多消費者不會再嘗試,還可能會在社交媒體上與其他人分享他們的負面體驗。明智的商家會仔細規劃,循序漸進:
?
1.從現有客戶所在的國家或使用相同語言的國家開始。
2. 給自己的公司一些時間研究新市場的海關和稅務規則、網上商店本地化的最佳方法、本地支付方法、運輸服務以及每個市場上常見的欺詐趨勢和風險。
3. 和國內銷售一樣,建立一個多層次的欺詐保護計劃,可以評估許多變量,比如每一筆交易、客戶的身份、位置和行為。
4. 與其自動拒絕標記的訂單,不如考慮建立一個欺詐分析團隊或選擇外包服務,這樣就可以手動篩選標記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