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伊始,賣家們定下業績目標,準備摩拳擦掌大干一場,但很大一部分賣家發現,現實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如意。自2月份以來,賣家群里就一直存在著“單量越來越少”的聲音,甚至還有賣家計劃離場。除此之外,低價仍是當前的主旋律,有賣家正在通過低價搶占排名,也有賣家在大肆清理庫存。
????
訂單一跌再跌,賣家:沒眼看!
?
談及最近的單量,“下跌”成為當前賣家熱議的關鍵詞,不少賣家更是直接表示“沒眼看”,本以為去年的旺季不旺已經結束了,新年過了單量會有點起色,但現實卻給了他們一記重棒。
?
小編采訪了幾位亞馬遜賣家,他們都表示最近的單量不太好,一位賣家表示:“最近美國站的流量特別少,以往每天都能出上百單的,現在每天能出個十幾單就算不錯的了。”
?
還有賣家稱:“自從2月份以來,單量每天都在變少,這樣下去要喝西北風度日了。”
?
此外,在一些社交平臺,也能看到不少賣家在吐槽最近的單量極差↓
?
每天都是可憐巴巴的幾單。
今天的單量只有昨天的零頭。
突然感覺1月份的單量好太多了。
單量一天比一天差,今天還沒有平時的一半多。
每日一問:今天的銷量是不是有點低迷?
?
訂單下滑嚴重、業績慘淡,賣家們更是不想打開后臺,因為總會面臨同樣的失望場景:單量只有寥寥幾單。如此以來,部分賣家便抱著眼不見心不煩的心態不去打開后臺,也很少去看銷量。
?
有賣家開始懷疑自己會不會做亞馬遜了?甚至還有賣家對亞馬遜喪失了信心,開始徹底擺爛:“反正每天的單量就那些,所有的賣家都在瘋狂內卷,利潤已經被稀釋的差不多了,我也不開廣告了,留兩條鏈接佛系出單,還能多賺點,賣完就撤出亞馬遜了。”
?
?
亞馬遜內,老賣家瘋狂內卷,新賣家還在不斷涌入,平臺也在不斷上漲各種費用,如拓收庫容費用等;亞馬遜外有Temu等新興平臺搶占市場,一些體量不大、單量不高的賣家面臨處境艱難,如何打破當今的僵局,尋找單量新的增長點對他們而言尤為迫切。
?
談及單量下滑的原因,有賣家表示應該是亞馬遜上涌現了很多競品,把價格拉到了新低所致,這其中以價格在12美金以下的產品為主。流量減少,部分賣家為了獲得訂單、搶占排名,甚至將產品售價降了一半,他們通過超低的價格搶到較前的排名,這對同類目的賣家單量影響極大。但產品大肆降價的背后,這些賣家能否穩住自己的利潤還是一個未知數。
?
與上述賣家形成鮮明對比,也有一小部分賣家表示自己最近的單量和前段時間差不多,甚至部分賣家還出現了小幅度的爬升。但對比上周而言,不少賣家一致認為單量有所減少。此種情況之下,亦是有賣家抱著樂觀的心態,稱“這種原因很正常,單量總會出現起起伏伏的情況,還是往前看吧。”
?
但對于很大一部分賣家而言,他們往前看的同時,仍有不少的庫存要清。
?
春季產品抬頭,賣家:冬季的產品還沒清完
?
“春季產品抬頭,但去年冬季的一堆庫存還沒有清完,愁死人,”有賣家說道。新品上架需要投錢,壓著的庫存沒清完資金也動不了,每天各種固定的開支讓人頭疼,快壓得喘不過氣了。
?
出現同樣問題的賣家并非個例,去年旺季不旺,但很多賣家還是按照常規的計劃去備貨,以至于在大促后,一部分賣家面臨著兩大挑戰:一是庫存過多賣不出去;二是退貨率飆升。而庫存過多賣不出去的賣家占據著較高的比例,成為賣家最頭疼的問題。
?
在各大社交論壇,亦是時不時地可以看到“入職即清庫存”、“苦惱如何清庫存”、“有回收庫存的服務商推薦嗎?”諸如此類的話題。足以看出,對大多數賣家而言,都存在庫存過多的難題。
?
于買家而言,1月份旺季已過之時,清庫存已經部分賣家當時的主旋律。少數賣家表示自己的庫存余量并不多,相對好清理,已經通過低價+站內廣告在清貨了。但也有一些賣家的情況不太樂觀,剩余庫存是去年的近3倍,而且還以季節性產品居多,想要清完怕是有點難度。
?
?
部分賣家在旺季結束初期選擇了直接棄置剩余庫存。但也有一部分賣家抱著試試的心態先通過站內廣告清庫存,收效甚微之下選擇棄置,但如今發現棄置費用已經翻倍了,無奈之下也只能選擇當前的價格棄置。
?
在一項機構對500家美國零售商的最新調查中,顯示46%的零售商面臨著庫存過多的難題,如果不能將這部分多余的庫存出售,零售商們極有可能會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于是很多零售商選擇打折來清算多余的庫存。
?
平均下來,每個小型零售商,即年收入在10萬至100萬美元之間的,平均擁有48000美元的過剩庫存;而那些大型的零售商,即年收入在1億至5億美元之間的庫存過剩問題更為嚴峻。而庫存過剩的類目主要集中在嬰幼兒用品、奢侈品、家庭用品、園藝以及服裝等。
?
在美國的線下,沃爾瑪等大批線下零售商在通過折扣的方式清理庫存,他們主要清理的并不是一些賣不動的品類,而是一些此前爆賣的產品。對之下,他們推出的折扣商品力度更大、時效更快,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本土優勢,從而導致了海外消費者對線上市場的消費熱度降溫,同時對相關品類的需求也出現了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部分賣家的單量。
?
2023年才剛剛開始,雖然目前不少賣家的單量處于低迷狀態,但隨著經濟的恢復,相信單量也會慢慢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