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市場,第一要做的早,第二要趁早擺脫賣貨郎身份,轉型產品方、品牌商。RCEP來了,東南亞的信息傳遞非常前沿,別想著走捷徑跟賣垃圾了,一起控制好成本去做產品吧,全新的市場會給我們足夠的正回饋。”
按照慣例,開頭是抱歉環節。沒更新的原因:年底了,忙著幫客戶爺爺們把關他們要發到菲律賓去的大貨,集中算了下大概幫他們看了2w個sku。很多客戶爺爺表揚我說你真好,我說也不盡然是這樣,畢竟你們貨如果屯過去賣不掉,我也算是第二大損失方,靠收你們100多元一個立方的倉儲費,我應該養不活我們那個菲律賓倉庫。
聊2022年本土我們主攻Shopee還是Lazada這事之前,我們要說明白兩家的現狀。
01
—
今天你對我不理不睬,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Shopee
大部分人對于shopee的看法還停留在跨境年代。對于這個平臺的認知就是一個低價垃圾平臺。相信2021下半年蝦皮的各種新聞刷屏也讓你們感受到了他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你在盯著賣貨利潤,他在盯著納斯達克的股價了。
回顧下蝦皮4年:
1.2018-2019靠著國內的瘋狂招商,他們拿到了浙廣福三省的大量低價貨源,在東南亞站住了腳。很多菲律賓當地人當時是看不起這個平臺的,別看他們窮,購物鄙視鏈和我們一樣是存在的。
2.那幾年Shopee本土的BD也沒閑著,和國內這些當時在華強北,龍華掃樓的BD一樣,菲律賓大量的小二帶著傳單來到了本地檔口,批發市場。東南亞跨境屆的黃埔軍校確實名不虛傳。
3.2020-2021,東南亞電商購物虛榮鄙視鏈被疫情徹底消除。大量菲律賓人丟了工作,充斥著低價貨的Shopee被迫成為了他們的第一選擇。靠低價人設搶占市場,這是shopee在東南亞可以勉強立足的原因,但是真正成就他們今日的地位的,是疫情的加持,這很玄幻。
4.說到今日地位,很多人都知道了,還是給你們重復下shopee現在是什么檔次:下載量世界第一,東南亞第一,南美很快也要第一,聽說今年要劍指歐洲+韓國。很明顯了,Shopee已經不是那個幾年前苦苦哀求lazada收購自己的窮小子了,李小冬的目標貌似是姐夫了。
5.我最早獲得一些關注是在微博上。當年因為做跨境不賺錢,我成了微博著名shopee黑。今天看了一眼冬海集團的股價,又看了一眼當年那些自己那些罵街的微博,無奈感嘆,造化弄人。
6.這個月一些大詞類似“shoes for women”這種,在shopee菲律賓的搜索量已經可以突破單日500w+。他已經是一個流量巨無霸了,這意味著除了頭部這些低價垃圾,大量的產品交易正發生在平臺中你看不見的地方。
還意味著,在這個巨大的流量池中,大量的產品需求與產品不對等正在發生,這個月我們就能很明顯的感覺到,很多類目的頭部鏈接,又變成了2019年的同款頭部,整個平臺進入了一種審美疲勞的死循環。
“今天你對我不理不睬,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這句土狗語錄用在shopee身上,真的非常貼切。他們自己應該也沒有想到。這個月的一些類目頭部鏈接竟然是2018-2019年同樣的頭部產品,這種朝花夕拾的現象在這個行業出現,意味著整個平臺的新用戶正在急速增加。如果你選擇做這個市場,你必須重視出現了這個現象的平臺。
02
—
高高在上的富家子弟-Lazada
2019-2020我們都有在做本土Laz,不溫不火,自己送貨。手上有幾個L7的賬號,在2020年9月15日被本土官方封停,原因:沒有綁定菲律賓本地人銀行卡(多么智慧的決定)。
很多人都知道,shopee菲律賓當時有一幫臺灣女小二專攻華人大賣。2021年3月份,她們趁虛而入,找到我們這樣的人簽了排他協議,條件幾乎無法拒絕(反正lazada也沒的做)。
同年7月份排他到期,我們試著又開了一個lazada,發現他們大部分的病都不治而愈。銀行卡也不強制要求本地人賬戶了,pick up選項也開放讓賣家自由選擇了,而我作為深圳非著名Lazada黑,也被榮幸邀請到阿里中心去和他們物流部門Battle了。
目前暫時事與愿違,去年10月底我開始帶著幾個熟一些的客戶爺爺們沖進Lazada練級,還是吃了一些苦頭。
1.OVL。簡稱限單。目前不清楚OVL規則,新賬號運氣好,每天限制10幾單,運氣不好限制3單。3個月之內的新賬號,OVL單日150單。言下之意你不具備爆款快速起店鋪的能力。
2.尾程物流之Pick up(上門攬收)還是不穩定。今年給出的最新標準是店鋪每日訂單達到18單以上,就可以選擇上門攬收。官方尾程物流LEX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LEX,一身的毛病,60多單的店鋪申請開通了pick up,LEX經常無故不上門攬收。
3.尾程物流之Drop off(投遞)。Lazada新店鋪出單了都是要倉庫送貨到指定Drop off station的。目前不知道Lazada官方DOP(攬收點)的認證標準是什么,我們工商稅務倉儲證件齊全的菲律賓倉庫申請DOP(Drop off station)三個月了依然杳無音訊,每天倉庫小孩騎車到處找DOP投遞包裹,我們比較熟悉的幾個攬收點包括了但不僅限于:汽車修理廠,小賣部,銀行旁邊的小攤子等。不要小看他們覺得他們窮,每周雙休,今天萬圣節,明天黑耶穌生日后天圣母瑪麗亞生日,任何一次過節放假那是一天不會落下,說關門就關門。周五下午送貨過去,基本就是周一再跑一趟的事情。
lazada菲律賓馬尼拉的攬收點之一:汽車修理廠
說完了糟心的事情,說點讓人高興的。
我們兩個客戶,去年11月初開始練號,這個月L7了。目前不怎么用管,也沒什么廣告投入,每天可以出10w php的GMV了。雖然在送貨的過程中,我們菲律賓倉庫的小孩們吃盡了苦頭,但是不難看出來,他們為lazada這看似東山再起的渺渺星光感到高興(去Laz投遞點送貨的員工,我們會多發一些工資)。
03
—
選擇市場,而不是平臺
一.Shopee的風險
1.跨境的總經理已經調到墨西哥了。這變向宣布了整個大平臺戰略中心的轉移。官方給出的數據是,預計2022全年,在南美市場投放30億美金的廣告。做賣家的我們一定要讀懂平臺的動作,東南亞對于蝦皮來說已經是一塊運營成熟的土地,多余的廣告,多余的廣告代言,多余的FB線上廣告投放,他們是不會在多花錢了。2022年是他們的收獲年份,但是別忘了,市場還沒有完全成型,戰斗遠遠沒有結束,這意味著shopee的巨大流量有可能會被瓜分。
2.第二點我們回到之前提到的垃圾貨源審美疲勞。東南亞有電商平臺已經是5、6年前的事情了,大家雖然窮,但是讓你連續買6年垃圾,你也會厭煩。
二.Lazada的一線生機
1.幽默的事情是,目前東南亞的格局已經不是Shopee VS Lazada了。蝦皮從東南亞出發,靠著美國股市韭菜們的錢,已經把平臺燒到南美歐洲甚至日韓去了,反觀Lazada,成了一家專注東南亞的電商平臺(當然這里的專注也有被迫的成分在里面)。專注這個詞,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出現,我認為都是有價值并且值得關注的。打個小學生的比方,shopee今年計劃在南美投入30億美金做市場,那么lazada在東南亞少投入一些,5億美金好了,加上之前在東南亞人民心中尚存一絲小資購物平臺的形象,是不是也能在東南亞扭轉一些小小的局面回來。
2.罵歸罵,嘲諷歸嘲諷,難做歸難做,要明白Lazada現在處于巨變期(本土跨境之間有一些微妙的反應+蔣凡的到任),現在有可能就是大家練級,起賬號最好的時機。等到萬事俱備,他們梳理清楚了所有問題脈絡,重新拿回一些市場份額的時候,人人都意識到了laz可以做,瘋狂涌入平臺的時候,那么L7級賬號又是卡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座大山了。
04
—
做產品方,而不是跨境電商
這幾天和一些深圳的亞馬遜大賣前輩們交流東南亞。我完全不懂AMZ的情況下和他們聊了一些我今年對自己菲律賓市場的規劃,他們吃驚地看著我說;“你這不就等于在和我們做同樣的事情了?”
除了深圳的歐美大佬,前陣子也遇見了一些前淘系拼系大賣團隊。最深刻感受:任何市場,第一要做的早,第二要趁早擺脫賣貨郎身份,轉型產品方、品牌商。?否則就是無休止的選品,跟賣,采購,發貨,庫存,價格戰,鏈接開始變狗。任何一個正常的電商平臺,都是在高速迭代的。不管他們的用戶是窮人富人黑人白人還是黃種人,用戶對于產品的需求永遠都是進化的。低價沒有問題,但是嚴重陷入低價內卷,并且認為只有依靠廉價的劣質產品或者是跟賣才可以生存下去的群體,永遠都是被平臺第一批淘汰出局的玩家。電商品牌可以靠低價策略搶占市場,但是他們資金上背靠股市,技術上背靠著海量的用戶數據,他們可以迅速迭代淘汰掉那些不符合規則和需求的賣貨郎。就像最早的線下賣場紅星美凱龍的邏輯,全中國任何一個美凱龍,永遠遵循的都是334定律:3成的賣家賺錢,3成的賣家虧本離場,4成的賣家保本,這樣整個賣場永遠可以維持3成新晉賣家的新鮮血液輸入。
勤勤懇懇低頭勞動的我們,有的時候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不要老是想著走捷徑,不要老是那么趨利避害地考慮問題,而是真真實實投入到市場 ,做一些人類需要的產品,給他們一些真實的用戶體驗,產品體驗,開箱體驗吧。不說這是我們立足海外的標準,也不說這是我們可以不被平臺淘汰的理由,這難道不是Made In China這幾個字的核心意義嗎?
別關心Shopee和Lazada的戰事了,RCEP來了,東南亞的信息傳遞非常前沿,讓我們一起控制好成本去做產品吧,全新的市場會給我們足夠的正回饋。
能加你微信嗎
說的好,產品,用戶服務,開箱體驗,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