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陽了,在家里躺了將近10天,現在還處于渾身沒有氣力的階段。原計劃是要把公司2023的目標與規劃做出來的,但當躺在床上燒到39.5,渾身酸痛的時候,去TM的規劃,老子要先活下來。
簡單的和大家聊一下,最近想的,2023年的3個關鍵詞:活著、生意、發展。
2023年,東南亞的中小型賣家,遇到的不再是增長問題了,而是生存問題,是怎么活下來的問題。
時間預判:大概在2023年的6月份,賣家就會有明顯的體感,大概在2023年的9月,一大批,是的一大批賣家(月營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的賣家)就會退出東南亞。(從2022年的5月到2023年的9月,從發展問題到生存問題的轉變,也不過是1年多一點的時間。)
從大環境來看,平臺走向成熟,紅利消失之后,新的品類機會也將所剩無幾,品類中新產品的機會,也將變成非常稀缺的資源。一般來說,大的賣家只吃大的機會,小賣家吃小的機會,可當大塊的肉變得稀缺的時候,一些小塊的肉也會被大賣吞食。
從小環境來看,大多數東南亞賣家會經歷普遍的競爭加劇,利潤衰退的全過程,新品的增長跟不上老品的衰退,走向快速死亡。本質上就是資源陷阱。在新品的開發、流量的獲取上,小賣家無可避免地全方面落后。
最后,第三方服務商加速了市場的透明化。多方要素作用下,供應鏈成本將被公開壓縮,以前是大賣的主動選擇,是私人行為,是競爭優勢,現在會變成所有玩家的同一起跑線。
也就是,產品和供應鏈的成本壓縮,成為生存的必須,而不再是競爭的相對優勢。必須小心謹慎,從各個環節扣出錢,用好每一分錢。
對于中小賣家來說,必須要接受東南亞電商只是一個項目,一個生意,而并非是一個可長期經營的事業。
公司創始人對不同賽道的理解,對賽道中每條業務線的定位,對于不同商業模式的考量,都會決定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死掉。
第二,大多數小賣家的商業模式(鋪貨、精鋪)也進入生命周期的末期,并且絕大多數的公司,都不會有轉型成功的可能性。
資金、團隊、創始人的魄力,市場的機會,每一點都會扯變革的后腿。
第三,過去精鋪型賣家的高毛利模型得益于,藍海產品,利潤率制定,挖掘需求開發新品,較高的庫存周轉率。
以2022為例,大多數賣家的凈利潤率在12-15%,死貨在10%,以一年1000萬的營業額,死貨的貨值以6折出售,整體公司的凈利潤在80到100萬。
而在2023年,平臺的提傭,廣告費用的上漲,市場的競爭加劇會導致凈利潤率會下降到接近10%,死貨率會提升至12到15%,貨值可能要以5折甚至更低清出,以年凈利潤率計算,會下降30到50%,一年不怎么賺錢的概率將大幅上升。
本地化?小賣家徹底的偽命題。大多數賣家都沒去當地,談啥本地化。一年賺30-50萬,談啥本地化。就是一個小生意。僅此而已。
中大型賣家會干什么?(年營5000-1個億左右)。
他們的2022年的凈利潤應該在500-1500萬,創始人和股東分掉30%或者更多,還能剩下個幾百萬。
這個錢可以支持他們有試錯的可能性,比如高管或者或者創始人飛當地,折騰幾個Tiktok的直播團隊,看看線下的業務是否有機會。也就僅此而已了。
在行業好的時候要找錢,努力找盟友一起放大,在行業不好的時候更應該找錢,沒有錢就沒有突破的機會、放大的機會。
平臺的發展是他們自己的智囊團、戰略專家、二級市場的分析師去考慮的事情,在平臺生態內部,我們能看到的就是馬太效應將愈發明顯,mall和top c店會獲得更多的流量傾斜。
說實話lazada的上限也就這樣了,平臺電商時代落后,現在又殺出了tiktok shop,估計2023年,這個老二壓力最大。對于賣家而言,這不是你考慮的事情,賺錢就好。
當然看好了,tiktok的頭部效應遠比平臺來的更明顯,2023年的Tiktok就是資本的游戲,以免費流量為主導的流量利用模式,會全面轉變成為付費利用模式。
直播間搭起來,投流投起來,做Top搞通吃,搞錢、搞錢、搞錢。
不要太過考慮未來,先看到下一階段,接受下一階段,到達下一階段,然后這個階段自然會把你帶向遠方。
以上,冰雹的胡思亂想,肯定全錯。祝大家新年快樂。
版權聲明:iow 發表于 2023年1月5日 pm4:24。
轉載請注明:東南亞賣家2023年的生存、死亡與發展 | 蘑菇跨境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酉阳|
安西县|
吉木萨尔县|
昭平县|
青海省|
蒙山县|
马公市|
重庆市|
屏东县|
石渠县|
禄劝|
双桥区|
沂南县|
盖州市|
原阳县|
武鸣县|
沂南县|
浦东新区|
会泽县|
浠水县|
政和县|
咸宁市|
通辽市|
永年县|
盐城市|
合水县|
中卫市|
浠水县|
长兴县|
昌乐县|
贵德县|
敖汉旗|
安泽县|
广南县|
马鞍山市|
青州市|
万全县|
依安县|
河源市|
镇远县|
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