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開始對中國電商平臺銷貨到印度的行為進行重點打擊,當地政府認為這些中國平臺正在逃避海關關稅、貨物和服務稅。
政府除了向當地稅務官員和海關官員發出指令之外,還要求郵局和快遞公司監控從中國運來的貨物。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政府要求海關部門采取嚴格措施,連郵局也要對此類采購進行審查?!?/p>
印度工業內貿發展司(DPIIT)已通過書面通信,指示印度各地港口要嚴查來自中國的貨物,確定它們是否真正的禮品。
政府已停止通過孟買進口貨物,正準備對通過印度其他港口,包括欽奈和加爾各答進口的貨物展開類似的打擊行動。
據悉,許多中國電商平臺正在將印度人訂購的商品運往當地不同的城市,聲稱這些都是“禮品”。因為根據印度法律,印度人收到的免稅禮物最高價不能超過5000盧比。
印度政府認為,Club Factory、AliExpress和Shein等中國零售商不正當地利用了5000盧比的禮品免征關稅這一條款,大量銷貨到印度。
調查顯示,在高峰時期,每天都有大約20萬份訂單通過中國電商平臺進行,這些平臺逃避了任何形式的稅收。在一次重點打擊行動之后,這一數字已下降到每天大約12萬份訂單,但這還是很高。政府希望印度各地所有的主要港口都要加強檢查手段,阻止這種逃稅行為。
與中國電商公司的訂單量相比,Flipkart和亞馬遜(Amazon)等公司的訂單量約為平均每天100萬單。
最近,政府強制所有中國電商平臺必須在印度國內注冊,這樣才有可能將這些公司的行為納入當地法律的監管之下。
“許多印度人都會去中國電商網站上下單,但這些貨物卻是在印度交付的,沒有支付IGST稅和關稅,這樣它們的價格就比在印度出售的同類產品便宜很多。”Sachin Taparia說,他是印度一家在線平臺LocalCircules的創始人和董事長,該公司于 2018年首次向政府投訴中國電商公司。
知情人說,印度賣家和中國賣家所售商品的價差高達40%,中國電商網站上以印度盧比標價,但在交貨時卻沒有開發票。
政府雖然很想打擊,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由于買家可以自由選擇交貨方式,這使得政府調查人員很難弄清楚哪些商品被送到了哪些地點。
(文章編譯自The Econimic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