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五年中,頭部企業
和
都在不斷進行投資,讓泰國電商市場中的價格戰愈演愈烈。目前兩家平臺在多年的價格大戰后都承受了大量虧損,巨額虧損也讓泰國當地的分銷商和供貨商感到不安。
泰國電子商務平臺
.com 創始人 Pawoot Pongvitayapanu
表示,本土營銷人員必須高度重視客戶數據的收集工作,增加對消費者購買偏好和購買歷史的了解。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客戶關系管理(CRM),以此提高客戶的忠誠度。
近日,Pawoot 在
Facebook 上的商業話題播客節目“八句半”(Eight and Half Sentence)上發表了講話。他表示:“泰國的電商產業一直由
Lazada 和 Shopee 這兩大平臺所主導。”
Lazada
由阿里巴巴(Alibaba)投資,是一家主營東南亞市場的大型在線零售商;而 Shopee 則是公司 Sea Group
旗下的電子商務網站。
Pawoot
引用商業分析機構 Credon.co 的數據分析稱,Shopee 從 2016 年到 2019 年累計虧損 108 億泰銖(約合人民幣
23.22 億元),而 Lazada 在 2017 年到 2020 年的累計虧損為 109 億泰銖(約合人民幣 23.44
億元)。
Pawoot
表示:“由于兩家電商平臺承擔著高額的支出,因此包括價格補貼、促銷、電視廣告/代言以及免費配送等服務都造成了大量虧損。”他表示,這些開支的目的是吸引泰國消費者進行網上購物。
這些大型電商平臺還鼓勵各大品牌在各自的網上商城——Shopee
Mall 和 上開設網店,以便加強品牌方與平臺客戶的互動。Pawoot
表示:“這種直接面向客戶的趨勢主要集中于快速消費品上。建立商城后,Lazada 和 Shopee
等電商平臺就代替了分銷商和實體店的作用。”
此外,雖然電商平臺向入駐品牌收取傭金(也稱為毛利費用),但平臺的收費標準要比傳統的店面租金更低,因此各大品牌可以用比實體店更低的成本進行促銷活動。
不過 Pawoot
認為,Shopee 和 Lazada 這兩大電商平臺會在未來的 2-3
年內減少補貼,同時提高利潤,轉向新的商業模式。它們有可能會采用亞馬遜 Prime 模式進行變現,為會員提供免費送貨服務。
Pawoot
表示,Lazada 在 2020 年的營收總額已達到 100 億泰銖(約合人民幣 21.5 億元)。假設該平臺的毛利率為
10%,那么其平臺商品銷售總值(GMV)在今年有望達到 1000 億泰銖(約合人民幣215億元)。
Pawoot
表示,在這樣的激烈競爭下,數字廣告營銷人員不僅要專注于提高品牌知名度,還必須與客戶進行積極對話,否則品牌將會轉而尋求其他營銷方案。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