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Lazada,一定要有一個基礎的底層運營思路,流量怎么來?怎么提高轉化率?客單價跟哪些因素關聯?
那么,這樣的一個底層基礎思路,又該怎么去搭建呢?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又是怎么去彼此影響和關聯的呢?關于這塊我們往下看。
而流量在Lazada又包含了多個維度:店鋪廣告、直播活動、優惠活動、Feed營銷以及關鍵屬性填寫,這些都能為店鋪帶來流量。
而且,這里的流量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泛流量,一種是精準流量。因為如果我的流量覆蓋面很大,那我某幾種客戶的占比一定偏少;如果我的精準客戶越多,那么我流量的覆蓋面一定不大。
到這里不難發現,無論你是新手賣家又或者不是,沒有流量或流量不夠,就都可以按照以上思路對癥下藥。
關于流量,這里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比如一些人本來店鋪做的很好,流量、單量都很充足,但是突然從某一天開始,店鋪各項數據突然急速下滑。
那當這位賣家問號臉的時候,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答,為什么流量下滑?
例如:店鋪Listing的優化做的如何?商品賣點、功能介紹、詳情圖片,有沒有抓住買家痛點?商品價格在整個平臺有沒有優勢?有沒有做優惠活動?Chat有沒有快速響應回復?
以上這些因素,都影響著店鋪商品的轉化率,當然以上只是舉例,不乏其他未提及方面。
這里也說一個有趣的現象,東南亞的一些賣家做產品Listing優化的時候,他們另辟蹊徑,去模仿歐美的整體風格,這肯定是不對的。
運營一定要本土化,你要根據你所在站點的買家的用戶習慣去做產品,去運營店鋪,舉個例子:歐美電商服飾的主圖風格有的是比較粗獷和稍稍暴露的,而東南亞則是相對保守,而且,東南亞人比較哈韓,喜歡韓國風格。
你應該為店鋪設置關聯銷售、促銷活動以及包郵活動等等。
所以,店鋪一定要做好產品關聯,要做好優惠活動,這樣的話,買家買完一個產品就走的概率會很小,當買家每次下單,都在你店鋪購買多個產品,店鋪客單價也就提高了。
這種玩法:選品更偏向市場存在感高的產品,同時不要照抄現有爆款,可對它進行微創新或者微調以達到差異化;需要足夠的推廣成本;見效比較快,對庫存有一定的要求;兼顧因素較多,不是很適合新手。
激進型玩法的核心:在開店前期,要在最短時間內通過快速的大批量鋪貨,用推廣覆蓋的模式,將流量瞬間做大,占據各個有利的流量入口位置,然后測款與爆款打造同步進行。
這種玩法:前期對選品要求較高,不要選擇價格過低或者市場上過新的產品;前期廣告推廣成本較小,推廣產品數量不宜太多。這樣出來的品,轉化率基本穩定,且有利排名。
(來源:Lazada知識局)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